莎拉的鑰匙
美國人茱莉亞,在法國巴黎住了二十五年,為美國週報《賽納河景》撰稿,專門為旅居巴黎的美國人蒐集所有能吸引他們興趣的主題,除了「當地花絮」,也就是社交生活、電影、書籍、餐飲等文化活動,還報導一些相關的政治新聞。 看起來就是一份偏向娛樂、生活的週報,總編卻突然要求茱莉亞寫一份「冬賽館事件」的報導,也就是發生在法國巴黎--這個以藝術、浪漫知名的地點,曾經發生法國警察為了討好納粹,而大肆拘捕猶太人的悲慘事件。 德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要求法國警察交出年齡介於十六歲到五十歲的猶太人,還給了一個人數做為「業績目標」,而法國警察「力求表現」,決定提高數量,將在法國出生,不到十六歲的猶太後代兒童,以及猶太女性全部逮捕。 拘捕而來的上千個猶太家庭,被送往巴黎近郊的「冬季自行車競賽館」,在這生活環境極差的地點拘禁數天之後,再全數送往波蘭奧許維茲集中營的毒氣室。 這個殘忍的行動,有個美麗的代號「春風行動」。 現在法國的官方紀錄,共有三千五百名猶太兒童,在春風行動中無辜受害。 二○○二年七月十六日,法國政府在賽納河畔舉行了「冬賽館六十週年」紀念追悼會,當時的法國總理席哈克致詞「這是一場法國政府的同謀下展開的大屠殺,法國也因此走入一段黑暗的歷史」。 因為這次的採訪任務,茱莉亞沒想到她的生活,竟然會與六十年前的猶太兒童「莎拉」產生交集。 大搜捕當晚,十歲的猶太小女孩莎拉,看到來敲門的法國警察,還安慰自己「法國警察」應該沒有關係,所以,弟弟看到兇狠的陌生人而害怕地躲進衣櫥時,她也順應弟弟的要求,將他鎖進這個他們平常遊玩時用來躲藏的「避難室」,並答應弟弟很快就會將他放出來。 單純天真的十歲小女孩,跟著絕望的父母不斷往未知前進,看著周遭的人一個個死去,就連父母也成了槁木死灰的行死走肉,沒有時間感的日子裏,對「弟弟還在衣櫃裏」的這件事,她卻還牢牢記著,「要回去把弟弟放出來」。 簡單的文字描白,更讓人心疼莎拉的遭遇。 茱莉亞追尋著冬賽館各項線索時,發現法國人對這段黑暗歷史根本是選擇性的遺忘,也許是怕碰觸到最深的傷痛,也許是根本不願意讓「優雅的法國人」蒙上一丁點灰塵。 很多可悲的事件,是歷史的傷口,是人性的泯滅。 但,黑暗中,一點點的、小小的,就算隨時可能在風中熄滅的燭光,雖然渺茫,卻是無窮的可能與希望,讓人挺起胸膛,面對未知的勇氣來源,就算不知未來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