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的鑰匙
美國人茱莉亞,在法國巴黎住了二十五年,為美國週報《賽納河景》撰稿,專門為旅居巴黎的美國人蒐集所有能吸引他們興趣的主題,除了「當地花絮」,也就是社交生活、電影、書籍、餐飲等文化活動,還報導一些相關的政治新聞。
看起來就是一份偏向娛樂、生活的週報,總編卻突然要求茱莉亞寫一份「冬賽館事件」的報導,也就是發生在法國巴黎--這個以藝術、浪漫知名的地點,曾經發生法國警察為了討好納粹,而大肆拘捕猶太人的悲慘事件。
德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要求法國警察交出年齡介於十六歲到五十歲的猶太人,還給了一個人數做為「業績目標」,而法國警察「力求表現」,決定提高數量,將在法國出生,不到十六歲的猶太後代兒童,以及猶太女性全部逮捕。
拘捕而來的上千個猶太家庭,被送往巴黎近郊的「冬季自行車競賽館」,在這生活環境極差的地點拘禁數天之後,再全數送往波蘭奧許維茲集中營的毒氣室。
這個殘忍的行動,有個美麗的代號「春風行動」。
現在法國的官方紀錄,共有三千五百名猶太兒童,在春風行動中無辜受害。
二○○二年七月十六日,法國政府在賽納河畔舉行了「冬賽館六十週年」紀念追悼會,當時的法國總理席哈克致詞「這是一場法國政府的同謀下展開的大屠殺,法國也因此走入一段黑暗的歷史」。
因為這次的採訪任務,茱莉亞沒想到她的生活,竟然會與六十年前的猶太兒童「莎拉」產生交集。
大搜捕當晚,十歲的猶太小女孩莎拉,看到來敲門的法國警察,還安慰自己「法國警察」應該沒有關係,所以,弟弟看到兇狠的陌生人而害怕地躲進衣櫥時,她也順應弟弟的要求,將他鎖進這個他們平常遊玩時用來躲藏的「避難室」,並答應弟弟很快就會將他放出來。
單純天真的十歲小女孩,跟著絕望的父母不斷往未知前進,看著周遭的人一個個死去,就連父母也成了槁木死灰的行死走肉,沒有時間感的日子裏,對「弟弟還在衣櫃裏」的這件事,她卻還牢牢記著,「要回去把弟弟放出來」。
簡單的文字描白,更讓人心疼莎拉的遭遇。
茱莉亞追尋著冬賽館各項線索時,發現法國人對這段黑暗歷史根本是選擇性的遺忘,也許是怕碰觸到最深的傷痛,也許是根本不願意讓「優雅的法國人」蒙上一丁點灰塵。
很多可悲的事件,是歷史的傷口,是人性的泯滅。
但,黑暗中,一點點的、小小的,就算隨時可能在風中熄滅的燭光,雖然渺茫,卻是無窮的可能與希望,讓人挺起胸膛,面對未知的勇氣來源,就算不知未來在何方。
歷史,不會只成為過去。
過去,也許會在某個時光成為未來。
莎拉與茱莉亞,歷史交疊,時光交錯。
茱莉亞的公公,愛德華,那一年,全家剛搬進一棟「突然空下來」地點極好、價格便宜的房子沒多久,有一天,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突然橫衝直撞的闖進家中,喊著要找弟弟,接下來的情景以及崩潰幾近瘋狂的莎拉,讓他嚇傻了,愛德華的父親安德列也嚇傻了。那一年,他十二歲,從此對父親的冷漠無法釋懷,也選擇絕口不提、不談此事,不願面對,選擇遺忘,卻永遠也忘不了。
茱莉亞探索事件的行為,根本是在強揭愛德華塵封卻未癒的傷口,還在傷口上灑鹽。他試圖阻止茱莉亞,卻因為茱莉亞而得已回過頭,面對過去,揭開歷史。
將近八十歲高齡的老人愛德華,對父親安德列六十年的怨懟,隱瞞了六十年的傷痛,竟然這時才獲得救贖,原來,愛德華的父親一直默默的按月匯款資助莎拉,金額不小,而且,持續了十年。
書中淺顯易懂的文字,藏著豐富的情感;
兩個女性的故事,訴說著複雜的歷史課題。
而從茱莉亞及莎拉的經歷,我們發現,很多課題我們並沒有進步太多。
當時,所有的猶太人衣物上都要縫上黃色星星,以供辨別。猶太人要下午四點後才能上街採買。猶太人經營的工廠外面要掛上「猶太人經營」的牌子。
而現在,不用星星、不用牌子,在法國二十五年的茱莉亞還是很快就被歸類為「美國人」。就連丈夫的家人也從沒有真正接納過她,甚至丈夫外遇,丈夫的家人還比較能接納外遇對象,因為那是「法國人」。
搬「回」美國後,茱莉亞的女兒,被美國人戲稱為「法國妞」。因為口音有所不同。
這些,都是種族上的「另眼相待」。對種族,我們分得很清楚,但對歷史,我們卻交待的不清不楚。
莎拉的父母不想讓她知道真實世界的可怕,但莎拉在和父母一步步走上集中營的路上曾經想著,如果她早點知道事實,眼前的日子是不是會好過一些?她是不是就不會把弟弟鎖在衣櫃裏?
莎拉結婚生子後,因為傷痛太深太重,無法開口,也選擇沉默,沒有將她的遭遇告訴兒子威廉。
也因此,威廉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猶太人,而莎拉的父母卻總是告訴莎拉,要以黃色星星為榮,以猶太人為榮。
營救莎拉的老夫婦,沒有將莎拉的身世告訴自己的兒子們。
資助莎拉十年的安德列,沒有將此事告訴任何人。
茱莉亞的公公愛德華知道了父親安德列暗中資助莎拉的事後,也選擇沉默。
說的好聽一點是「沉默」、「選擇性遺忘」、「不願面對真相」,但難道不就是「冷漠」、「漠視」嗎?
完成報導後,茱莉亞的總編喬許告訴她「你的報導很好,但文章不完整」「雖然採訪了倖存者、目擊者還有冬賽館附近的居民,但你還是有遺漏」茱莉亞很惱怒,覺得自己做的不錯。
但喬許接著說「這些法國警察就算是奉令行事,但我想知道,這些年來 ,他們如何面對自己的行為與命令?他們怎麼告訴他們的子孫?他們的家人是否知情?」
「還有那些負責駕駛火車的司機們,他們知不知道車上載的是什麼人?巴士駕駛呢?他們難道全不清楚?」
《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書中有個章節提到美國3K黨事件,當初3K黨的惡勢力也是橫行全美國,黑人、支持黑人者全是草木皆兵,人人只求自保。書中剖析,3K黨的力量來自於它的「神秘」,而3K黨的瓦解則來自於「神秘」不再是秘密,有個敢為者,固定在廣播電台中剖析3K黨的「神秘手勢」、「神秘圖樣」、「分析神秘聯盟」,而促使了3K黨瓦解。
很多時候,沉默、神秘型塑了「未知」,而人類最害怕的就是「未知」。有多少歷史的傷痛,就是因為人們害怕神秘、害怕未知,而變相的「默許」事件呢?
也許,我們很多時候無能為力
經驗必須記取
做個有記憶的人」
看起來就是一份偏向娛樂、生活的週報,總編卻突然要求茱莉亞寫一份「冬賽館事件」的報導,也就是發生在法國巴黎--這個以藝術、浪漫知名的地點,曾經發生法國警察為了討好納粹,而大肆拘捕猶太人的悲慘事件。
德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要求法國警察交出年齡介於十六歲到五十歲的猶太人,還給了一個人數做為「業績目標」,而法國警察「力求表現」,決定提高數量,將在法國出生,不到十六歲的猶太後代兒童,以及猶太女性全部逮捕。
拘捕而來的上千個猶太家庭,被送往巴黎近郊的「冬季自行車競賽館」,在這生活環境極差的地點拘禁數天之後,再全數送往波蘭奧許維茲集中營的毒氣室。
這個殘忍的行動,有個美麗的代號「春風行動」。
現在法國的官方紀錄,共有三千五百名猶太兒童,在春風行動中無辜受害。
二○○二年七月十六日,法國政府在賽納河畔舉行了「冬賽館六十週年」紀念追悼會,當時的法國總理席哈克致詞「這是一場法國政府的同謀下展開的大屠殺,法國也因此走入一段黑暗的歷史」。
因為這次的採訪任務,茱莉亞沒想到她的生活,竟然會與六十年前的猶太兒童「莎拉」產生交集。
大搜捕當晚,十歲的猶太小女孩莎拉,看到來敲門的法國警察,還安慰自己「法國警察」應該沒有關係,所以,弟弟看到兇狠的陌生人而害怕地躲進衣櫥時,她也順應弟弟的要求,將他鎖進這個他們平常遊玩時用來躲藏的「避難室」,並答應弟弟很快就會將他放出來。
單純天真的十歲小女孩,跟著絕望的父母不斷往未知前進,看著周遭的人一個個死去,就連父母也成了槁木死灰的行死走肉,沒有時間感的日子裏,對「弟弟還在衣櫃裏」的這件事,她卻還牢牢記著,「要回去把弟弟放出來」。
簡單的文字描白,更讓人心疼莎拉的遭遇。
茱莉亞追尋著冬賽館各項線索時,發現法國人對這段黑暗歷史根本是選擇性的遺忘,也許是怕碰觸到最深的傷痛,也許是根本不願意讓「優雅的法國人」蒙上一丁點灰塵。
很多可悲的事件,是歷史的傷口,是人性的泯滅。
但,黑暗中,一點點的、小小的,就算隨時可能在風中熄滅的燭光,雖然渺茫,卻是無窮的可能與希望,讓人挺起胸膛,面對未知的勇氣來源,就算不知未來在何方。
歷史,不會只成為過去。
過去,也許會在某個時光成為未來。
莎拉與茱莉亞,歷史交疊,時光交錯。
茱莉亞的公公,愛德華,那一年,全家剛搬進一棟「突然空下來」地點極好、價格便宜的房子沒多久,有一天,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突然橫衝直撞的闖進家中,喊著要找弟弟,接下來的情景以及崩潰幾近瘋狂的莎拉,讓他嚇傻了,愛德華的父親安德列也嚇傻了。那一年,他十二歲,從此對父親的冷漠無法釋懷,也選擇絕口不提、不談此事,不願面對,選擇遺忘,卻永遠也忘不了。
茱莉亞探索事件的行為,根本是在強揭愛德華塵封卻未癒的傷口,還在傷口上灑鹽。他試圖阻止茱莉亞,卻因為茱莉亞而得已回過頭,面對過去,揭開歷史。
將近八十歲高齡的老人愛德華,對父親安德列六十年的怨懟,隱瞞了六十年的傷痛,竟然這時才獲得救贖,原來,愛德華的父親一直默默的按月匯款資助莎拉,金額不小,而且,持續了十年。
書中淺顯易懂的文字,藏著豐富的情感;
兩個女性的故事,訴說著複雜的歷史課題。
而從茱莉亞及莎拉的經歷,我們發現,很多課題我們並沒有進步太多。
當時,所有的猶太人衣物上都要縫上黃色星星,以供辨別。猶太人要下午四點後才能上街採買。猶太人經營的工廠外面要掛上「猶太人經營」的牌子。
而現在,不用星星、不用牌子,在法國二十五年的茱莉亞還是很快就被歸類為「美國人」。就連丈夫的家人也從沒有真正接納過她,甚至丈夫外遇,丈夫的家人還比較能接納外遇對象,因為那是「法國人」。
搬「回」美國後,茱莉亞的女兒,被美國人戲稱為「法國妞」。因為口音有所不同。
這些,都是種族上的「另眼相待」。對種族,我們分得很清楚,但對歷史,我們卻交待的不清不楚。
莎拉的父母不想讓她知道真實世界的可怕,但莎拉在和父母一步步走上集中營的路上曾經想著,如果她早點知道事實,眼前的日子是不是會好過一些?她是不是就不會把弟弟鎖在衣櫃裏?
莎拉結婚生子後,因為傷痛太深太重,無法開口,也選擇沉默,沒有將她的遭遇告訴兒子威廉。
也因此,威廉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猶太人,而莎拉的父母卻總是告訴莎拉,要以黃色星星為榮,以猶太人為榮。
營救莎拉的老夫婦,沒有將莎拉的身世告訴自己的兒子們。
資助莎拉十年的安德列,沒有將此事告訴任何人。
茱莉亞的公公愛德華知道了父親安德列暗中資助莎拉的事後,也選擇沉默。
說的好聽一點是「沉默」、「選擇性遺忘」、「不願面對真相」,但難道不就是「冷漠」、「漠視」嗎?
完成報導後,茱莉亞的總編喬許告訴她「你的報導很好,但文章不完整」「雖然採訪了倖存者、目擊者還有冬賽館附近的居民,但你還是有遺漏」茱莉亞很惱怒,覺得自己做的不錯。
但喬許接著說「這些法國警察就算是奉令行事,但我想知道,這些年來 ,他們如何面對自己的行為與命令?他們怎麼告訴他們的子孫?他們的家人是否知情?」
「還有那些負責駕駛火車的司機們,他們知不知道車上載的是什麼人?巴士駕駛呢?他們難道全不清楚?」
《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書中有個章節提到美國3K黨事件,當初3K黨的惡勢力也是橫行全美國,黑人、支持黑人者全是草木皆兵,人人只求自保。書中剖析,3K黨的力量來自於它的「神秘」,而3K黨的瓦解則來自於「神秘」不再是秘密,有個敢為者,固定在廣播電台中剖析3K黨的「神秘手勢」、「神秘圖樣」、「分析神秘聯盟」,而促使了3K黨瓦解。
很多時候,沉默、神秘型塑了「未知」,而人類最害怕的就是「未知」。有多少歷史的傷痛,就是因為人們害怕神秘、害怕未知,而變相的「默許」事件呢?
也許,我們很多時候無能為力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身不由己
但,記住歷史,不要保持沉默,就是盡我們的力量
借用三立新聞台福爾摩莎事件簿節目結尾,主持人陳雅琳的話
「歷史不能遺忘借用三立新聞台福爾摩莎事件簿節目結尾,主持人陳雅琳的話
經驗必須記取
做個有記憶的人」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